黑龍江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模擬試題三
- 時間:
- 2022-05-23 09:37:08
- 作者:
- 趙老師
- 閱讀:
- 來源:
- 黑龍江省教師資格證
一、單項選擇題
1.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xiàn)象進行觀察的研究方法稱為()。
A.實驗法
B.測驗法
C.調查法
D.觀察法
2.()內驅力將學業(yè)成就看作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學習
B.認知
C.自我提高
D.附屬
3.()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于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A.順應性
B.同化性
C.重組性
D.具體性
4.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
A.赫爾巴特
B.杜威
C.斯賓塞
D.盧梭
5.教師角色態(tài)度報考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是(
)。
A.學生的表現(xiàn)、要求和反饋
B.領導批評
C.家長意見
D.社會輿論
6.真正為課程論建立起心理學基礎的人是(
)。
A.夸美紐斯
B.亞里士多德
C.赫爾巴特
D.盧梭
7.在教育教學中采用“一刀切”“一鍋煮”的方法違背了人的身心發(fā)展的(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互補性
D.差異性
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體現(xiàn)了(
)的觀點。
A.教育無目的論
B.社會本位論
C.科學本位論
D.個人本位論
9.閱讀技能、運算技能、記憶技能等都是常見的(
)。
A.運動技能
B.動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心智技能
10.一學生決心改掉遲到的毛病,遵守學校紀律,可冬天一到,他遲遲不肯起床,結果又遲到了。對該生的教育應該著重培養(yǎng)他的(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1.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之外,社會力量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是(
)。
A.課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業(yè)余教育
D.課外、校外教育
12.由短時記憶轉入長時記憶的條件是(
)。
A.思維
B.注意
C.想象
D.復述
13.提出情緒輔導方法的心理學家是(
)。
A.桑代克
B.艾里斯
C.雅各布松
D.斯金納
14.下面情況發(fā)生了學習的是(
)。
A.小李從亮處走進暗室,視力顯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氣變得暴躁
C.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餅干
D.小張服用興奮劑后百米賽跑奪冠
15.“杯弓蛇影”是下列哪種現(xiàn)象?(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較
D.行為強化
16.德育方法有很多,榜樣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種,以下能體現(xiàn)這種方法的是(
)。
A.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C.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7.進人中學,學生經常思考“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的未來應怎樣”等問題。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性
C.主動感
D.勤奮感
18.以“產婆術”著稱的提倡啟發(fā)式教學的古代先哲是(
)。
A.孔子
B.孟子
C.蘇格拉底
D.亞里士多德
19.在下列教學組織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培養(yǎng)學生的是(
)。
A.個別教學制
B.班級授課制
C.分組教學制
D.道爾頓制
20.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教師在學生不注意參與學習時突然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的現(xiàn)象,教師采用這種手段的目的是引起學生的(
)。
A.無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興趣
D.知覺
21.過度學習的適當強度是(
)。
A.100%
B.110%
C.120%
D.150%
二、辨析題
22.學生對事實性的問題不理解時,可以給予間接指導。
23.實施計劃是學校管理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24.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必須明確確立班級奮斗目標。
25.到了內化階段,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三、簡答題
26.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27.舉例說明情緒的基本狀態(tài)。
28.簡述我國中學德育的任務與主要內容。
29.簡述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材料分析題
30.材料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員,我也曾努力過、刻苦過,但最后卻被一盆盆冷水澆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語考試來說吧,我覺得學英語比上青天還難,每次考試不是個位數(shù)就是十幾分,一次老師罵我是蠢豬,我一生氣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個英語第一名。我心想這次老師一定會表揚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師一進教室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我:“你這次考得這么好,不是抄來的吧?”聽了這話,我一下子從頭涼到腳,難道我們差生就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了嗎?
問題:通過這個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對現(xiàn)行評價制度和評價方法的恐懼、不滿與無奈。你認為現(xiàn)行課程評價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31.材料
一位在農村學校任教的數(shù)學老師在強調“不同名數(shù)不能相加”這一定律時,用反問的形式對全班同學說:“一頭牛和一匹馬能相加嗎?”其他同學都回答“不能相加”,只有一名學生脫口而出:“等于兩頭牲畜。”教師勃然大怒,他喝令這名學生站起來,厲聲訓斥道:“你媽和你爸相加能等于兩頭動物嗎?”該學生憤然坐下,全班同學一片嘩然。
問題:你覺得這位老師的做法對嗎?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么?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在控制條件下,研究者進行積極干預,創(chuàng)造條件使某種心理現(xiàn)象產生,并對其進行觀察的方法叫實驗法。實驗法分為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兩種。
2.C。解析:自我提高內驅力又稱自我提高的動機,這是一種用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內驅力。它不直接指向知識和任務本身,但將學業(yè)成就看作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3.A。解析:順應性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于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順應性遷移的根本特點是自下而上。
4.B。解析:杜威是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他主張為當下的生活服務,主張教育即生活。
5.A。解析: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生觀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表現(xiàn)、要求和反饋來調整角色態(tài)度報考。
6.C。解析:赫爾巴特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一門科學,并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他被認為是真正為課程論建立起心理學基礎的人。
7.D。解析:人的身心發(fā)展由于遺傳素質、外部環(huán)境等因素而具有差異性,不能在教育教學中采用“一刀切”“一鍋煮”,而是要因材施教。
8.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出自《禮記•學記》,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風俗習慣,一定要從教育人手。“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意為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做首要的事情。兩句話都說明了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體現(xiàn)了社會本位論的教育觀。
9.D。解析: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一種調節(jié)、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
10.C。解析:道德意志是人們?yōu)閷崿F(xiàn)一定的道德行為所做出的自覺而頑強的努力,道德意志是調節(jié)道德行為的精神力量。題干中該學生缺乏自覺而頑強的努力,因此需要培養(yǎng)其道德意志。
11.D。解析:課外教育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的,它是指在課堂教學之外,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的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校外教育是指校外教育機關或社會團體、家庭,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校外組織學生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12.D。解析:經過復述,短時記憶中存儲的內容能夠轉化為長時記憶。
13.B。解析: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緒輔導方法,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其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wěn)定的情緒。
14.C。解析:廣義的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相對持久的變化。A、B、D項都屬于本能。
15.A。解析: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后,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fā)其條件反應,這就是刺激泛化。
16.D。解析:榜樣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句原意為:桃樹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體現(xiàn)了榜樣示范法。
17.B。解析:中學階段主要體現(xiàn)在自我同一性的實現(xiàn),避免同一性的混亂,他們嘗試著把自己的各個方面,包括自我的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統(tǒng)合起來,形成自我的整體評價,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區(qū)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謹慎地進行選擇和決策,尤其體現(xiàn)在職業(yè)定向、性別角色等方面。
18.C。解析:蘇格拉底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在教學的方法上,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法,人們稱之為“蘇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則稱之為“產婆術”,旨在引導人們產生正確的思想。
19.B。解析: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是將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按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課程計劃和規(guī)定的時間,安排教師有計劃地面向全班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培養(yǎng)學生,而個別教學和分組教學則相對費時,效率低。
20.A。解析:無意注意是一種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預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某種事物,力求認識、參與某種活動,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知覺是人腦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由此可知,教師加重語氣或提高音量是為了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
21.D。解析:過度學習的適當強度是150%,超過這個強度,學習效果反而會下降。
二、辨析題
22.錯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應注意:(1)事實性的問題是不能靠知識經驗和思維加以推理的,因此當學生對此類問題不理解時,可以給予直接指導。(2)對于與學生經驗有關的邏輯性問題,可以提供間接指導,即給學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勵學生自己進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3)在進行間接方式指導時,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于能力強、個性獨立的學生,應給予較少指導,鼓勵其自行解決問題;對于能力差、個性依賴的學生,應給予較多的指導,直到得到正確答案為止。
23.正確。學校管理過程包括計劃、實施、檢查、總結四個環(huán)節(jié)。計劃是起始環(huán)節(jié),實施是中心環(huán)節(jié),檢查是中繼環(huán)節(jié),總結是終結環(huán)節(jié)。實施計劃是實現(xiàn)學校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
24.正確。班級是學校開展各類活動最基本的基礎組織,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學計劃和教育要求組織起來的學生群體。班級形成的基礎就是要有明確的共同目標。班級目標對班級建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班級奮斗目標,并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班級成員的積極性,使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成為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過程。
25.正確。內化是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具有堅定性。此時,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三、簡答題
26.【答案要點】
(1)知識觀。建構主義強調的是人類知識的主觀性,他們認為,人類知識只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并不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準確表征,它不是最終的答案,而是會隨著人類認識的進步而不斷地被新的解釋和假設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學習觀。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到學生的簡單轉移或傳遞,而是主動地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這種建構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3)學生觀。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貯存和提取的過程,也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的基礎上形成知識的意義,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綜合和概括。
27.【答案要點】
依據情緒發(fā)生的強度、速度、緊張度、持續(xù)性等指標,可將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
(1)心境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比較平穩(wěn)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當人處于某種心境時,會以同樣的情緒體驗看待周圍事物。
(2)激情是一種爆發(fā)快、強烈而短暫的情緒體驗。如在突如其來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會產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緒反應。
(3)應激是指在意外的緊急情況下所產生的適應性反應。當人面臨危險或突發(fā)事件時,人的身心會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引發(fā)一系列生理反應。
28.【答案要點】
我國中學德育的任務就是通過學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達到一定的要求或培養(yǎng)規(guī)格。其主要內容有四點:
(1)培養(yǎng)學生逐步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法紀觀念和文明行為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質。
29.【答案要點】
(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教師在制訂輔導計劃時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確定心理輔導活動內容時要考慮大多數(shù)學生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
(2)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原則。預防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學會人際交往;發(fā)展是指導學生樹立有價值的學習與生活目標,承擔生活責任,發(fā)揮個人潛能,使生活過得健康、充實、有意義。就整體而言,在預防的同時要追求發(fā)展,可以說,發(fā)展是一種積極的預防。
(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tài)度,按學生的所思所感、所作所為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
(4)學生主體性原則。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fā)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5)個別化對待原則。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
(6)整體性發(fā)展原則。心理輔導追求學生人格的整體性發(fā)展。從社會價值取向看,它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從滿足學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學生知、情、意、行幾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
四、材料分析題
30.【答案要點】
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課程評價活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評價主體單一。在評價時,沒有形成學生、家長、教師、等多主體的共同積極參與,沒有形成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尤其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
(2)評價標準機械。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標準過于機械,靈活性不夠。常常過于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個體間的差異性。
(3)評價內容片面。在評價內容上,仍然過多倚重于學科知識,過于注重學業(yè)成績,過分關注活動的結果(如學生成績、教師業(yè)績、學校升學率等),忽視學生在活動的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忽視對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忽視對教育活動發(fā)展、變化過程的報考評價。
(4)評價方法單調。過于注重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對體現(xiàn)新的評價理念的新質性評價方法不夠重視。
(5)評價功能失調。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激勵、發(fā)展的功能,表現(xiàn)在學生身上就是只關心考試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幾名,而很少關心考試中反映出來的自身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6)評價反饋缺乏。忽視對評價結果的反映和認同,使評價的激勵、調控、發(fā)展功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缺乏雙向溝通和對話。
31.【答案要點】
這位老師的做法不正確。“不同名數(shù)不可相加”是數(shù)學中的定律,通常學生會說“不能相加”,但這個學生別出心裁,使用另外一個類名,把兩個不同的名稱統(tǒng)合起來,這表明他的思維具有靈活性、發(fā)散性,而且能夠獨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此,教師不僅不應該批評學生,反而應該就這一點進行鼓勵。然而,這位老師對學生進行了批評和諷刺,可能會打消學生的主動性,抹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甚至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和逆反心理,難以再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正確的做法是: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思維成果與教師所設計、安排和期望的不相符時,不能強行將學生的思維過程重新納入教師設計的軌道,不能以教師的思維成果和教材上的內容去束縛學生的思維,也不能采用粗暴的手段和語言中斷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思維過程。教師要贊賞學生思維中獨特與靈活的一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地提出不同的意見。但同時也要強調,數(shù)學中所說的“名數(shù)”,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并不相同,有時要限定在某一學科領域之中。教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教學用語要措辭嚴謹、表達清晰,不能造成歧義和誤解。
以上就是黑龍江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模擬試題三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關于黑龍江教師資格相關資訊,敬請關注黑龍江教師資格網。